Paul Auster, Moon Palace / 月宮

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
K向我推薦這本小說,看了簡介發現他是村上春樹曾翻譯的作家之一,
大家都知道村上喜歡美國文學。

這是一本很美國的小說,中文版在第一章前引用一句話:「沒有什麼嚇得到美國人。」
呼應了這本情節上荒誕巧妙的精雕之作。

一開始我挺喜歡主角Marco Fogg和女主角Kitty,
尤其是第一章主角在解釋自己的名字如何被同學嘲弄,
從Last name的諧音:Fag(男同志)、Frog(蛙),
到後來只需要First name的最後一個"o"就夠了:Dumbo、Jerko、Mumbo Jumbo


他以這種調侃自嘲的方式敘述著身為私生子的悲慘童年,
這本書的基調大概就是如此,總是有一種詼諧、諷刺,
Fogg第一場災難也是這樣面對,種種原因導致他完全沒錢,
他就去街上、中央公園當遊民,直到快掛了才剛好被朋友和愛慕他的Kitty所救。

這是整本書最重要的元素:失去與獲得,這兩個元素糾纏著Fogg一家人,
所有情節都是如此展開,莫名其妙的獲得一些什麼,然後莫名其妙地失去。
當然其中不免給人一種神秘主義的感覺,但我想最重要的是,1989完成的這本作品,
在美國,在那個年代,你可以很快地獲得一些什麼,也可能很快地失去什麼,
那是個充滿機會與神秘的年代,似乎在那時候每個人都有不可知的命運,
每個人都應該有冒險精神、挑戰極限。


相隔二十年不到,時代已經變了,這是個「獲得過頭」跟「失去過頭」的年代,
若你是獲得利益者或既得利益者,佔有絕對的優勢使你很難面臨失去;
若你是「失去的一群」,那麼未來可能還有無止盡、無底的失去在面對你。
M型化社會,不就是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社會嗎?

負債比失去一切還可怕,因為失去一切之後,
可能還有比「一切」更多的失去在未來等著,
這是一種會不斷剝奪獲得的失去,
或者更直接地說,負債扼殺了未來,讓人永遠停滯在失去,
那是一種列維納斯式的時間性,唯有死亡與新生才能跨向未來。


這本小說不同於村上偏重結構上的安排,而著重於情節的鋪陳,
算是相當精彩,只可惜我較不偏好巧妙情節,
雖然電影「頂尖對決」亦有巧妙情節,但他在結構上的安排、辯證的過程,
讓我比較感興趣。

不過這兩者不適合相比就是了。

5 意見:

Alexis.K 提到...

本日愛人
http://blog.roodo.com/weiter/

Alexis.K 提到...

『你是個夢想家呀,小子。』他說:『你的心在月亮上,看你這副德行,它永遠都不會到別的地方去的。你沒有野心,也不屑錢,你太像哲學家了,對藝術生不出什麼鳥感覺。……』

p.213

Charly Kafka 提到...

為什麼會扯到「頂煎對決」,很重要的原因是:Nikola Tesla.

他在這兩個作品裡都是重要的傳奇人物......

這個理由可以嗎?

Charly Kafka 提到...

呃...不能修改意見嗎?
我是說「頂尖對決」,不是想煎什麼吃.....

補充一下,Nikola Tesla就是交流電的發明人,
是當時相當著名的發明家。

時至今日,那個時代所有發明家的光彩,
全集中到愛迪生一個人身上了......

Alexis.K 提到...

我也有查他 Tesla
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