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斯馮提爾X歧視X說話

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

我時常在ptt八卦版嗆一些歧視LGBT的鄉民,說真的,任何人都無法找到合理、正確的理論來支持歧視LGBT的言論,就算是最「合理歧視」的基督徒們再怎麼努力,也必定會像「智能設計論」一樣挫敗。( John Corvino 這段演講影片算是經典 。)

前陣子的校園同志甦醒日,輔仁大學舉辦了無性別限制的擁吻活動,果然ptt鄉民又開始說「看了覺得很噁心」。(尤其是針對男男!)接下來是一堆筆戰,關於什麼樣的言論是歧視......。本來只是一如往常的,非同志支持者完全戰不贏的老戲碼,不過很多人都說「我不是歧視,我只是覺得噁心。」而這個句子又被同志支持者拿來揶揄,詳見 <文法教學:我不歧視你,但是...> 下面引用幾句:

「 我絕對不歧視原住民,但我希望他們不要搬到我隔壁來,因為搞不好會酗酒打架吃檳榔

我絕對不歧視客家人,但千萬不要當我室友,免得小氣巴拉的他們和我斤斤計較

我絕對不歧視同性戀,但請不要讓我的小孩認識他們,以免性別錯亂 」


至此,兩邊水火不容啊,一邊說對方歧視,另一邊說對方扣別人帽子;真是一場沒意義的爛戲。後來ptt的DrJoke用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情,他說:


1.普通人在街上看到一男一女擁吻摸來摸去
會覺得

"三小 不會去開房間喔"

2.普通人在街上看到甲甲擁吻摸來摸去
會覺得

"三小!!!!!!"

其實都是一種比較負面的觀感,但這不是歧視同性戀的心態

況且 普通人大多是異性戀 看到男男擁吻會不舒服也是生理本能反應
這也不是歧視

(摘錄自ptt DrJoke 的文章)


這位DrJoke後來揭露了同志活動的一個盲點:有些同志認為,同志的擁抱、親吻行為和異性戀一樣該受尊重,任何非善意眼光都是錯誤的。可是,所謂的歧視,到底該被怎樣定義?

我了解建構論,我略知結構主義,我知道父權社會對個人的影響是很深層且難以改變的。所以我不認為「看到男男擁吻會不舒服」是生理本能反應,不,我認為這是父權體制影響的結果,這個社會以男人為主,所以男人的形象和女人不同,女人可以越界,男人則必須就是「男人」。

所以,其實很多人在ptt上說自己感覺噁心,其實只是「說話」技巧上的問題,感覺是真實的,但說錯話就必然遭人非議。這些人其實不一定反對同志或LGBT,但是他們看到男男就是不舒服,他們的感覺只是真實的反映這個社會的父權結構而已。比如說理工學院的男生時常說文學院的男生走路會「夾」、「娘娘的」之類的垃圾話,的確是不當言論,但也許沒到歧視這麼嚴重。

而且因為父權結構的關係,這種垃圾言論並不會遭受懲處...喔,至少目前不會,以後可能要立法禁止了。

台灣需要性平教育,台灣需要反垃圾言論的法令,但其實很多人是不了解、沒機會了解LGBT,說話全憑感覺而造成誤會,如果可以由此下手,讓他們了解其實這只是刻板印象和父權結構的結果,也許他們會很容易成為支持LGBT的一群。(而不是每次辦活動搞運動都讓人聚焦在「擁吻」和「裸體」......)


無論如何,關於「歧視」這個議題真的很難「講」,很難不說錯話,好像這議題沒有灰色地帶、非黑即白,就像最近名導演拉斯馮提爾(Lars von Trier)也踩了一顆大地雷。

蘋果日報報導:

【林慧娟╱坎城報導】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(Lars von Trier)周三在坎城影展記者會脫稿演出,自稱「我是納粹,同情希特勒」......「我了解希特勒,他不是好人,但我同情他。」接著又說:「以色列很討人厭(a pain in the ass),好啦,我是納粹。」......。


我找到比較詳實的發言內容,翻譯如下:

“The only thing I can tell you is that I thought I was a Jew for a long time and was very happy being a Jew, then later on came [Danish, and Jewish, director] Susanne Bier, and suddenly I wasn’t so happy about being a Jew. That was a joke. Sorry. But it turned out that I was not a Jew. If I’d been a Jew, then I would be a second-wave Jew, a kind of a new-wave Jew, but anyway, I really wanted to be a Jew and then I found out that I was really a Nazi, because my family was German. Which also gave me some pleasure.

「唯一能告訴你的是我曾一度以為我是猶太人,我也很高興我是猶太人,後來Susanne Bier(丹麥猶太裔導演)出現了,我突然就沒那麼高興我是猶太人。這是開玩笑的,抱歉。後來我發現我不是猶太人,如果我是的話,我將是第二代猶太人,也就是新一代猶太人,但總之,我很想當猶太人可是其實我是納粹,因為我的家人是德國人,這同樣給我樂趣。」


“So, I, what can I say? I understand Hitler. I think he did some wrong things — yes, absolutely — but I can see him sitting in his bunker in the end. I’m just saying that I think I understand the man. He’s not what you could call a good guy, but yeah, I understand much about him and I sympathize with him a little bit, yes. But come on, I’m not for the Second World War! And I’m not against Jews. No, not even Susanne Bier. That was also a joke. I am, of course, very much for Jews. No, not too much, because Israel is a pain in the ass. But still, how can I get out of this sentence? I just want to say I’m very much for Speer. Albert Speer, I liked. He was also, maybe, one of God’s best children. He had some talent that was kind of possible for him to use during, um… Okay, I’m a Nazi.”

「所以,我,我能說什麼,我了解希特勒,我想他做了一些錯事 - 是的,無庸置疑 - 但我看見他最後躲在地堡裡,我想我了解這個人。他不是所謂的好人,但是我很瞭解他也有點同情他。不過拜託,我可不支持二戰!而且我也不反對猶太人。不,就算是Susanne Bier也不。這也是開玩笑。我當然非常支持猶太人,喔不,沒這麼支持,因為以色列超惹人厭。我該怎麼跳出這個話題?我只是想說我很支持Speer, 我喜歡Albert Speer( http://goo.gl/tMPoU 著名的納粹都市計畫設計師),他可能是上帝最棒的孩子之一,他有一些天賦讓他可以運用在......好吧,我是納粹。

( http://goo.gl/Ai282)


我想,拉斯馮提爾並不是真的支持納粹,他似乎想拿這個問題開一些玩笑,不過他自己也發現這笑料太猛了一點,多數人難以接受。但至少看了他的發言原文,比較能夠了解其實他沒有那麼「納粹」,尤其說以色列討人厭,完全無誤啊!


後來拉斯馮提爾當然是公開道歉,他還說了一句有趣的話:

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納粹,希特勒心中也有人性,若對這點視而不見,那才是危險的事。(http://goo.gl/TaTqE)

我想村上春樹一定會支持他罵以色列,也會認同最後這句話。


我要幹一百個!

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
之前在網路爆紅的「百吻‧巴黎」部落格出書了。當時該部落格被新聞炒熱,網路上罵聲不少,偏偏越罵越火紅、不罵不出名,她不但出書,還出了上下兩集。

我稍微翻了一下這本書(不,不是我買的),對於這個「行動」其實沒有多大感想,但有兩個疑惑困擾著我,越想越覺得怪。

第一,書名「百吻巴黎-浪漫又暴烈的行動藝術」,我看了是邊吐邊罵髒話,紅也好、賺也罷、親就親,為什麼要扯上行動藝術?當代藝術已經夠亂了,這種幻想式的浪漫行為非要添上藝術之名不可?為什麼「親吻」不能只是「親吻」?而必須用藝術之名漂白?

第二,創意,作者認為自己的行為很有創意,在巴黎和男人接吻很浪漫且需要勇氣。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不外乎:巴黎的美、接吻的美、邂逅的美、勇氣、毅力,到底哪裡有創意、有藝術了??

做沒人做過的事就是藝術?就有創意?流連於紅燈區的嫖客們,不知上過多少娼妓;娼妓們更是不知接過多少客人,這些沒出書、檯面下的行為,比起台灣女子的浪漫冒(什麼)險更加暴烈、心靈的交流更是深刻。(之前在英國爆紅的"Belle de jour"就是講述作者從事應召工作的冒險日記,這本書雖然有點將性工作理想化,但至少寫實有趣而且真的很冒險!)

去年金馬影展我最喜歡的片子「嗑到荼蘼」中,有一棟"Love Hotel",在影片後段有一連串長鏡頭,拍攝旅館大樓中每個房間正在進行的「浪漫與暴烈」,所呈現的畫面美豔、充滿慾望,既滿溢幻想又近乎真實,這個導演真的很大膽。

終歸來說,行銷必然是手段問題,但這也顯現出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觀念多麼不可撼動;當該作者尚未達成百吻而接受媒體採訪時,面對網路上的撻伐聲,她以家人相當支持作為回應。也許這是採編造成的,但總歸來說,一個勇敢的行動需要藝術漂白、家人支持,這行動到底有什麼地方暴烈?

既然是(又是)強調巴黎的浪漫,那就繼續浪漫下去,何必硬要扯那些五四三?改天我也來發起「我要幹一百個」行動,保證每次都「爆」烈!


我對巴黎的憧憬,都被這些「浪漫」主義者給毀滅殆盡。

阿凡達X第九禁區X鬼影實錄

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
2009年底一直到明年夏天,有數不清的大製作電影要上映。其中號稱燒最多錢的,就是曾經拍出風靡萬千男女經典愛情災難電影「鐵達尼號」的詹姆士柯麥隆,耗時12年(實際拍攝四年多)、官方成本2.3億美金(據傳實燒5億!),影史終極大片「阿凡達」!



詹姆士柯麥隆是好萊塢頂尖大導,鐵達尼號叫好又叫座讓他踏上人生最高峰。想當時(1997)我也迷上鐵達尼號(國中生...),不但買了原聲帶,還買裱好的海報要送給心儀的女孩兒~

現在回想起來,鐵達尼號最讓我感動的是......咦?好像沒什麼值得感動的。這部得了11座小金人的傳奇鉅片,現在cable台上看到我會馬上轉台!為什麼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會禁不起時間的摧殘呢?因為,事實是我年幼無知不懂事啊~

我在台中新光影城第二廳看3D版阿凡達,第一次進電影院看3D電影,還怕會頭暈呢。(一暈可是2小時40分,很可怕的!)3D效果真的不錯,只是失焦的部份很多,並沒有因為3D而完全清晰。我想之後應該不會再期待3D電影,但該廳音效很棒,夠震撼!(不知為何整個電影院靜悄悄,沒有音效時,我啃蝴蝶餅乾的聲響也很震撼!)

有人說,阿凡達很有宮崎駿的味道:環保!我想頂多也只是一部分的宮崎駿,阿凡達還是很美國and好萊塢的片子:劇情單純易懂情感直接,但破綻甚多、無深思而且老梗。唯一不同的是它結合了生物科技和網路概念,而這也是很科學主義:什麼都可以用科學解釋!

與生物「連結」和網路概念世界觀的部份很像駭客任務,但更像攻殼機動隊,這可不是我偏心胡扯,捨棄肉身投向網路、身體只是軀殼可以更換,這本來就是攻殼的重點。只是攻殼是純科幻,阿凡達則用科學(科幻)來解釋潘朵拉的神祕。

所以我必須說,這部片對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回味之處;我不認為一部片必須「任何地方都有創意」,我期待的是「如何展現出獨特的風格」。最近王文興獲獎後又翻紅,在《家變六講》的書皮上他說:

「我認為所有的藝術到最後,好壞還不在於真與不真。因為真不真不是太難,這是基本而已。最難的是結構。最好的批評家最後看到的都是藝術品的結構。就是音樂也是好的音樂,不只在它的力量,最後恐怕還要看它的結構好不好,樂曲都是如此。看圖畫、美術,肯定也是如此。到最後只看到結構,從結構分高下。結構並不機械化,結構就是美學。」

我很喜歡《家變》,對於書皮上這句話雖不完全贊同,但他的確掌握到重點:結構。可是什麼是結構?結構在不同媒材上有不同的意義,一個作品可能有很多種結構可以討論,其中有一種可以很白話的講,就是「說故事」的功力。

我一度誤以為「第九禁區」的導演是「魔戒」大導彼德傑克森,後來才知道他只是製片,導演是曾經和他合作過的 Neill Blomkamp 。


「第九禁區」無疑是一部怪片。一開始還看不出這部片花了三千萬美金,只覺得一直報新聞、搞不清楚誰是主角。接著某個研究員一直出現在鏡頭中,只好很不情願地承認他是男主角......「第九禁區」的導演相當熟悉影像的調度,全片穿插各種不同敘事(新聞畫面、拍攝實況、電影敘事、特效場景等)卻井然有序毫不混亂。既不正派又不夠反派的低俗「大蝦」們,隨著事件和笑料一個個爆發,居然也能讓人產生同情同理心。這是一部影像敘事很棒的片子!因為該導演似乎曾專司特效場景,所以該片特效其實做得不錯。

另一部片則是燒錢電影的另一種極致:超低成本電影。「靈動:鬼影實錄」只花一萬多美金、只拍攝一個星期,比國片還便宜的鬼片,票房可是破億!平心而論,「靈」片美國票房能這麼高,大概是因為美式鬼片在當地較容易被接受,鬼故事在東西文化背景下有差異,鬼電影的差別更是顯著。

無論如何我一個人看這部片,我真的很膽小只看了一半。台灣看多了日、韓、泰、港鬼片,這部片以「驚悚」方式可能嚇不倒台灣人,不過美國人應該挺愛的。它回收了近萬倍的票房,當真是一本萬利!(台灣票房也破千萬!)


據說因為要播映3D版阿凡達,許多電影院砸錢加裝3D設備,似乎將因此邁向新的電影世紀。我在看阿凡達時不斷想到「立食師列傳」;前者是3D特效號稱領先業界20年,後者是運用3D CG呈現竹籤動畫的另類影像,兩者天差地遠根本完全不搭嘎。然而當我想到立食師「月見的銀二」走進小麵店與老闆對峙,兩人靜止不動(因為是圖片),鏡頭則環繞一百八十度將影像的扁平側面暴露出來......

立食師的影像其實相當細膩,只是故意融合靜態和動畫,當鏡頭環繞運鏡,「真實性」的輕薄假象馬上被戳破。「駭客任務」中崔妮蒂的空中滯留雖無破綻,但因為轉的是「鏡頭」反而給人電玩遊戲一般虛假的感覺。而阿凡達極力強調的身歷其境3D效果,當真就創造了更高的真實性嗎?我的確有閃避迎面飛來的炸彈破片,不過大多時候並沒有強烈感受到真實性,只看到"很3D"的3D效果。也許就像押井守的一分鐘短片,努力想變成人類的人魚,終究還是只能化為泡沫。


我想看了阿凡達之後,20年內不需要再去看3D電影了。


2009金馬影展-派蒂史密斯˙搖滾˙夢

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這是一部Patti Smith自述的紀錄片,據她所言該片拍了11年(導演說是12年......)。雖然拍了很久,完全無法想像如何取捨剪接,但全片節奏順暢,優美又富含詩意。以側寫方式結合畫面,完整地呈現Patti Smith其人及其思想。

她是個詩人、畫家、抗議歌手,也是搖滾巨星。當她悠悠朗讀不知名的詩句(有些是自己寫,有些應該是大詩人寫的),當她和朋友寒暄說笑,當她和家人平靜閒談,透過影像可以感覺到在那個紐約人材聚集、發散無限創造力的時代,她是一個詩、藝術、音樂完全融入生命的詩人。她散發出溫柔、旺盛、充滿愛的生命力,而那正是她的創造力。

Patti Smith在 1975年推出第一張專輯"Horses" 。那個時代創造力旺盛的人很多、散發詩意的人很多、充滿愛的人很多。而她可以說是綜合這些特質的代表。她吉他彈得很爛,平時說起話來溫柔但堅定,唱起歌來爆發力驚人之餘,又具有完全不同於男性歌手陽剛的陰性剛強。



片中讀了不少詩,旁白的內容也富含詩意,如果不知道她是搖滾巨星,一定會覺得她是個詩人。但Patti Smith搞起笑來亦不輸人,其中有一段「尿在瓶子競賽」,她和Red Hot Chilli Peppers 貝斯手Flea的"瓶尿"經驗讓全場狂笑。(P.S.我必須確認一下是不是Flea......)

Patti邀請Flea攜手舉辦演唱會:

Flea:「四個小時的演唱會太長了,我可能沒辦法,我看兩個小時的電影就要尿兩次。」

Patti:「現在有中場休息了,不過這也是我的困擾。」

Flea:「我可是尿在瓶子裡的高手!」

Patti:「不好意思我可能贏過你。我有一次搭小飛機,原以為只飛45分鐘,沒想到其實是2小時又45分鐘,當時我在副駕駛座,後面四個人都在吐,而我就在副駕駛座上尿在瓶子裡。」

Flea:「你就在副駕駛座?你是怎麼引開駕駛的注意力的?」

Patti:「我一直和他說話聊天,然後一邊把褲子脫掉,當時剛好有點亂流,駕駛正全神貫注,而我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尿在瓶子裡。」

Flea:「我想你贏了,因為我們不同,你是女人。不過我常邊開車邊尿在瓶子裡;有一回在高速公路上,時速80哩,我想尿尿卻沒有瓶子,所以我打開車門,一邊開車一邊將身子側過一邊......」

Patti:「好吧,我想我們算是平手。」


本來想把片子裡的詩句背起來,看到這一段就笑到忘記了。不過開頭的詩句很棒,很有伍迪艾倫的味道,請看這裡

這部片子拍得很棒,大部分是她和朋友家人的對談、去世界各地的記錄,並不特別強調她在舞台上撼動靈魂的風采。不僅題材好、內容好,導演的功力也相當驚人,是很難得的紀錄片。

不過這次金馬的中文字幕似乎有點問題;一段Patti在日本的巡迴兼旅行中,Patti在旁白朗誦著不知名的詩句,其中穿插著日文"清酒"和"盆栽"......"盆栽"?什麼盆栽阿!應該是"萬歲"(BanSai)吧?!


Patti不但充滿創作能量、生命力,也有理性、思考的一面。(我認為)她是個十足的美國人,極度信奉美國精神--民主與自由。片中有一段運動中的演講,「當政府濫用權力,人民就要推翻這個政府,並創立新的政府!」這一段演講非常精采也很美國,可能引用了美國憲法或者什麼宣言我不清楚,但不再年輕的她還肯跳出來號召群眾反對小布希,並且不是為了替政黨背書,而是完全站在人民有權、有責任對抗政府的民主立場。這實在太屌了!

這部片子中國方面似乎找得到,不知道會不會出DVD,總之自認有搖滾魂的人一定要搞來看!





銃夢X薛丁格X愛麗斯

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
銃夢Last Order第12集78話「貓的妙術」(這應該是港版)中,一位「超電磁空手道」武術家在談論武學的境界時,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:

從前有個武士,家裡出現了巨大的老鼠,即碩鼠。老鼠很大又很壞,家中的貓都被吃掉了。於是武士找來從小在捕鼠環境中長大的「敏捷的黑貓」,沒想到完全不是碩鼠的對手。

然後武士又找來「」,牠的霸氣剛強,光是目光就能讓老鼠從梁上摔下來。可是牠還是輸給碩鼠。

下一位挑戰者是長了兩條尾巴的貓妖「貓又」,牠精通心法密技,以自己的心束縛對手的心,追逼對手至死。這妖怪居然也敗給了碩鼠。

武士沒輒了,躊躇之際,耳聞鄰村有隻出類拔萃的貓:「招財貓」!這隻貓像傻瓜一樣,在門外對著碩鼠招手,碩鼠一開始躲起來謹慎戒備,沒想到不一會兒便毫無防備地走出來,被招財貓收服了。

被打敗的貓兒們誠心向招財貓請教。招財貓指出它們各自的缺點後,談到自己的境界:「根本無需用任何的技術,只要無心地順應自然,就沒有人會跟天下為敵。」但是,招財貓又說:「可別以為這是至高境界,我比起鄰村的貓,只能沾上牠的腳邊。」

那隻至高境界的貓就是「笑臉貓」!連牠是否存在都無法判斷,不需武力就能征服對方的境界!

武術家說完故事,搔搔腦袋,想不起那隻至高境界的貓到底是笑臉貓還是薛丁格的貓,女主角則淡淡地說道:「這真是,禪呢!」


以上就是「銃夢-貓-境界」的故事,我看到的時候大笑不止,這個空想科學漫畫真愛惡搞,還能搞出這麼好笑的梗,厲害厲害。

是不是「禪」有待各位去「參」,但這裡有趣的是他把愛麗斯夢遊仙境的「笑臉貓」和量子力學中的假想實驗「薛丁格的貓」連結在一起。這想必是科學控特有的文本解讀方式吧。

「薛」是個不顧動物權的假想實驗:把貓和放射性原子放在同個密閉箱子中,並置入一台精密的儀器,只要偵測到原子衰變的訊號,便會釋出毒氣毒死貓咪。而在開箱前,這隻貓就處於生死交界,然而對於科學的預測來說,牠既是死的也是活的。在網路上找相關資料,發現「薛丁格的貓」已經被證實了。不過不是真的用貓實驗,而是測量電子的流動方向,在實驗中電子同時順逆時針跑動,和薛丁格預測的一樣。(什麼是同時順逆時針我也無法想像,但活著同時也是死的更難以理解。)

薛丁格的這個假想似乎是想對量子力學中「觀察決定狀態」提出批判性思考,所以他是不是也覺得這是個詭辯呢?也有些人又拉來談論多重宇宙的問題,也就是有無限可能的各種宇宙同時存在。不過,從哲學上思考這個「假想實驗」,我是說真的哲學;貓的生死狀態是現實,和預測不同,如何去證成打開箱子之前的預測,或者如何讓悖反的狀態同時存在,邏輯上很難說明。不過把這個假想當成一種「譬喻」的話,倒是一點也不奇怪,因為同時存在悖反的狀態不正是人之常情?


其實我沒足夠的資格評論這個假想實驗,因為我完全不懂量子力學,我只覺得用量子力學談論貓的生死問題是一種「空想科學的浪漫」。但「笑臉貓」有讓科學家們這麼難理解需要動用到量子力學嗎?(這是科學的求知欲還是傲慢?)


銃夢所談的這幾個境界說不上多精妙,我比較喜歡Hellsing裡面那個貓女,本來覺得牠除了殺不死之外沒什麼傷害性,沒想到牠居然是最強兵器!(詳情請看「厄夜怪客」最後一集)但牠「存在與不存在全憑個人意志」的設定,不是明顯比較像愛麗斯的笑臉貓嗎?